欢迎来到时讯视界

时讯视界

广东化肥减量出真招见实效

时间:2024-11-11 04:50:03 出处:综合阅读(143)

广东化肥减量出真招见实效_南方+_南方plus

在惠州市惠阳区一荔枝园中,无人机正在开展喷药作业;在韶关市翁源县三华李树下,实效农户开始改施有机肥做底肥;在清远市清新区连片的广东水稻田里,侧深施肥机一边插秧一边施肥......

自去年6月广东省定下化肥减量目标,化肥各县区积极展开化肥减量田讲所直播培训工作。减量如今半年已过,实效看数据,广东14个示范县28场培训课目前已开展超过半数;比疗效,化肥施肥少了、减量土地肥了、实效产业旺了、广东口袋鼓了。化肥

“肥胖”问题由来已久

科学“减肥”势在必行

“减肥”方法千千万,现在又有新手段。早在2023年6月,为推进科学施肥、绿色发展,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《广东省2023年化肥减量化工作方案》,提出大力推广施肥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机具“三新”集成配套落地。AG超玩会当前,全省大力推进的“三新”技术包含侧深施肥、无人机喷洒施肥、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,腐植酸复合肥、有机肥、配方肥、复合微生物肥料等新产品,无人机、侧深施肥机等新机具。

广东“肥胖”问题由来已久,之所以开展化肥减量工作,与广东耕地质量息息相关。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,2022年全省耕地监测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9.6g/kg、全氮1.61g/kg、碱解氮148mg/kg、有效磷48.7mg/kg、速效钾121.3mg/kg、pH5.7,全省耕地土壤性状表现为中氮、富磷、缺钾、偏酸状态,这与广东农户用肥习惯有直接关系。

“过去种植户用肥多集中在铵态氮肥、硫酸盐等酸性肥料,且为了提高产量,施肥量或多或少都超过作物生长需求,长此以往直接加剧了土壤酸化和养分流失,也造成了浪费,化肥减量行动势在必行。”广东省农科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首席专家、研究员徐培智在多场培训课反复强调。

徐培智在田头对当地种植户进行“三新”技术培训。

徐培智在田头对当地种植户进行“三新”技术培训。

种植户接受培训,会后,多位种植户向授课嘉宾提问互动。

种植户接受培训,会后,多位种植户向授课嘉宾提问互动。

“三新”集成配套

成效显著产业兴旺

耕地保护、土壤质量提升、科学施肥是近年来广东农业发展的主旋律。从《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(2021-2035年)》到《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》,再到去年6月开展的化肥减量项目。化肥用少了,产业更旺了。

清远市清新区是“三新”配套升级版重点示范县,当地建设化肥减量配方肥示范面积26910亩以上、水稻机械侧深施肥示范面积2000亩、氮肥定额示范区510亩、有机肥替代1000亩,目前已举办两场次直播培训课。清新区的优势蔬菜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里不可或缺的美味。

清新区新机具田间操作演示。

清新区新机具田间操作演示。

韶关市翁源县主张用配方肥替代单质肥、平衡肥,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以及绿肥。2023年全县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约1.6万吨,化肥使用量比上年下降1%。同时,水旱轮作、种养循环农业等新模式也得到大发展。

翁源县田讲所直播课活动合影。

翁源县田讲所直播课活动合影。

惠州市惠阳区在去年8月和11月开展了培训课,重点对无人机统配统施技术和侧深施肥技术进行推广,无人机统配统施重点在粮食作物和荔枝上,共计面积13500亩。在镇隆镇实施化肥农药减量项目的荔枝示范区,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,化肥和化学农药施用量均减少10%以上,平均亩节本100元以上。荔枝优质品种“桂味”“妃子笑”也凭借高品质获得业内奖项。

惠阳区无人机统配统施技术培训。

惠阳区无人机统配统施技术培训。

汕尾市海丰县推进的水稻无人机施肥技术,示范田肥料用量减少16%,产量提高10%;在千亩甘薯基地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,让当地甘薯产量提升,带动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海丰县化肥减量直播培训课,嘉宾正在进行田间授课。

海丰县化肥减量直播培训课,嘉宾正在进行田间授课。

一组组数据无不展现化肥减量工作对于降本增效、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力。黄金柰李、荔枝、百香果、柑橘、水稻......在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机具的加持下,广东涌现出一批优质作物,其中不乏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。“惠农利农”“减肥增效”“提质增收”成为化肥减量工作背后的关键词和主旋律,为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供不竭动力。

一线用户反响好

广式“减肥”越减越富

广式“减肥”是数字游戏还是有真疗效?一线“三新”技术使用者最有话语权。

清远市清新区芳香硒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21年开始推广侧深施肥技术。合作社社长赖锦添介绍,刚开始推广侧深施肥机时,农户听说“减少施肥同时增加产量”,都觉得“哪有这种好事?”。后来通过示范种植,农户看到效果纷纷尝试。随后,合作社的农户2022年自己掏钱买了10多台插秧机尝试侧深施肥,隔年又买了20多台机器,带动周边80%农户使用侧深施肥技术。

在乐昌市九峰镇,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“黄金柰李”是拉动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物,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,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、矿源生物有机肥的应用下,黄金柰李种植户蓝为雄感触颇深,“我种的1千多亩柰李,这几年一直用矿源生物有机肥,眼看着土壤质量、果子品质一年比一年好,收入节节高,心里很高兴。”

茂名市茂南区伟成种养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共1200亩,前两年,开始转施21-8-18水稻专用配方肥。负责人郑燕伟算了一笔账,“每亩施用水稻专用配方肥90斤,施肥成本和以前相差无几,但一年亩产增加了300-350斤。”

肇庆市广宁县来好种养合作社也开始使用侧深施肥机、同时配合推广无人机+富锌叶面肥等新机具和新产品。社长陈作杏介绍,几年来通过施用富锌肥料,合作社种的黄金百香果品质高、果形好、卖价高;水稻利用侧深施肥机同步进行插秧施肥,一亩地仅肥料就少施20斤,节省成本36元,亩产也稳定在900斤以上。

广宁县来好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陈作杏。

广宁县来好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陈作杏。

尽管反响好、效果佳,但在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机具落地到田头时,依旧有“最后一公里”要走:一些新产品诸如有机肥只能替代部分化肥,这意味着农户要买和施用两种肥;面积小或位置偏僻的田块,新机具的使用难度大、效果不佳;缓控释肥不能立刻见效,农户担心后期产量上不来。

“归根到底,是要扭转农户旧观念。”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李冬娴认为,走好“最后一公里”,需要更定制化、精细化的模式,通过农户熟悉的场景、熟悉的农技工作人员,以“试验示范+技术指导”的方式,改变农户旧的用肥习惯。当然,随着新农人越来越多,意识上的难题会越来越容易解决,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也将不远。

广东省劳动模范、种植专业户陈柏威分享“三新”技术使用感受。

广东省劳动模范、种植专业户陈柏威分享“三新”技术使用感受。

新会区福田柑场技术负责人梁均鸿。

新会区福田柑场技术负责人梁均鸿。

室内培训。

室内培训。

【作者】王志敏 赵飘飘

【统筹】李晓芬 章四平 黄丽豪
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

 

分享到: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,仅供参考,希望对您有帮助!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!

友情链接: